2017年,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(以下简称民俗馆)以“求真务实,开拓创新”为工作理念,以为学校争光,服务国家文化建设为办馆宗旨。在学校领导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,得到公众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“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”。现将主要工作内容总结如下:
1.迎检国家4A级景区复查
2017年5月,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国4A级及以上景区复查工作,对于未达标准者将予以降级。在学校大力支持下,全馆人员共同努力通过复查。
2. 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工作
立足基地教育职能,充分开发本馆优势资源,通过馆内社教活动、社区宣讲和校园宣传等形式弘扬东北民俗文化、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,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。被省宣传部推荐为全省“服务重点人群 服务基层群众”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协议,与朝阳区教育局签订中小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协议,充分释放高校博物馆的教育职能。
3.不断改善展览效果
坚持维护、保养、清理展厅展线及室外景观的日常工作,并不断优化展线结构,针对展厅内满族院落复原场景灯光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,克服困难,对其整体灯光效果进行整改,确保了民俗馆展区以最优良的状态面向广大观众。
4.整顿库房,加强藏品保护与征集工作
按照消防安全规定,遵循库房“五距原则”,对藏品库房货架布局进行全面整改,消除安全隐患;并且完善了收藏品保管环境,妥善保证藏品的保存状态。
2017年民俗馆共入藏民俗用品400余件,进一步丰富了展品内容。
5.加强教育及文化传播功能
完成全年各项咨询接待和基地建设工作,进一步发挥了民俗馆教育及文化传播功能。参加省博协举办的“讲好中国故事-2017年吉林省博物馆十佳讲解案例选拔赛”和科技厅举办的“‘爱科普、秀科普’讲解大赛”,均取得优秀组织奖。
建立社教活动室和活动用品库,构建针对青少年社教活动的开展模式,形成教育实施方案模板,结合本馆特色开发节日、饮食、游戏、工艺四个系列的教育项目,目前已累计开发活动二十余项,充实了本馆的社会教育形式。
6.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
积极参加“2017年吉林省科技活动周”提供免费开放服务,并作为先进单位获得嘉奖。按时完成省市旅游局、省市博物馆处、各级博协和各基地管理部门的常规和临时性工作部署。加强微信平台建设工作,在主题活动、展会宣传、高校推广、公益服务、媒体合作、广告投放、网商销售、送展入校、新媒体平台推广等宣传形式的基础上,参加了多次展会景区推介,并开拓了民俗文化进社区和中小学校园的宣传形式。
7.提高科研水平与业务素养
在加强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,多次邀请专家来馆做专业知识的指导与讲座。组织参加各类业内学术交流,如全国博物馆系统员工培训、吉林省博物馆馆长培训、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、吉林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培训、吉林省博物馆公众服务培训、吉林省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等,进一步提高了全馆人员的专业素养。
8.不断推进消防安防建设
(1)深化安全知识与能力教育。设立“安全文化宣传长廊”,开展安全教育培训39次,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;组织2次消防疏散演习和灭火实践演练活动,加强员工消防应变能力;拍摄“民俗馆安全教育宣传片”并全天播放,编写《安全教育读本》并组织学习,全面加强安全宣传及教育。
(2)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。创新性的实行“动态应急值班”机制,定期组织微型消防站成员开展集中培训、分组演练和体能训练等作战培训,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疏散逃生能力和初期火灾扑救能力。
9. 完成绿化、维修等工作
2017年栽种树木近200棵,建设花园四个。及时维护与保养消防安防、给排水、地道风、柴油发电机、电梯等设备系统,保证其正常运转。
10.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,为学校节省开支
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并经过我们的反复沟通和积极协调,吉林省政府以“吉林省文化厅购买特殊群体免费开放服务”方式投入2017年度运行经费150万元,长春市政府投入2017年度运行经费200万元。国家民委支持5万元,吉林省民委支持10万元,长春市民委支持5万元建设经费。全年共获国家、省、市拨付经费370万元,其中350万用于支援学校建设。
取得成绩的同时,尚有一些工作需提高与改进,如保安力量薄弱、讲解员队伍不稳定、文创产品特色性不强、青少年教育项目未成体系、科研成果较弱、缺乏与其他博物馆同类部门的横向联系等。对此,我们有清醒的认识。
2018年工作重点
1.建设国家级博物馆。依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分标准,民俗馆现基本达到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,努力争取评入国家二级博物馆。
2.多举办临时展览,满足群众观展的多样化需求;推进科学研究工作,扶持科研人员从事专业研究。
3.继续强化安全建设。针对我馆安保的实际情况,采取坚决而有力措施,补齐短板,做到长治久安。